陜西服裝將推出“新特產”增強市場競爭力
據
陜西省
統計局統計:2006年,陜西省規模以上
服裝企業18個,服裝產量569萬套,同比年減少4.81%,低于全國平均增長11.86%的水平。服裝產量占全國比重0.03%,比上年降低0.01個百分比,在全國排22位,比上年后移1位,在西部十省排第3位,比上年后移1位。陜西省服裝工業總產值5.067億元,銷售總額6.177億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別為42.7%和49.35%。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根據對省內服裝企業抽樣調查測算,2006年全行業完成服裝產量3500萬件,工業總產值13.8億元,銷售總額16億元。
面對這張答卷,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陳會安認為必須為陜西服裝發展找到一個突破口。
承接梯度轉移要精加工 近年來,隨著服裝
產業集群的發展,產業資源開始向區域集聚并在區域之間流動起來。一些沿海城市由于土地資源緊缺,用地成本飛漲,人力資源匱乏、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水電供給不足,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困難重重,產業區域性和產業的梯度轉移已勢在必行。而實際上這種轉移多為加工生產的轉移。
“限于外貿生產對于交貨期的嚴格要求,這種轉移短時間內很難向交通不便或運輸距離較長的內陸省份延伸,因此,地處中部地區的
安徽、
江西、
湖南、
河南等地成為承接梯度轉移的先鋒,西部地區例如陜西等省就將成為梯度轉移的后備基地”,陳會安說:“先搞好外貿加工和貼牌加工是我們一定要做好的,這樣才能把基礎打牢,更好地承接梯度轉移,并通過這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發展陜西服裝業,創出一批陜西品牌?!?
優化產業布局發揮整體效應 產業布局的合理與否關乎陜西服裝業的整體發展,只有優化資源配置,才能發揮整體效應。在本次年會上,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分析了陜西服裝產業區域優勢,并制定了相關目標。
在西安,紡織科研教育、
棉紡業、服裝加工業和服裝市場優勢顯著,應扶持原有印染業的恢復和發展,完善產業鏈,依托西安紡織城、高新技術開發區、滬河工業園和西安長樂路服裝批發市場,把西安建設成為我國高新功能性紡織服裝加工銷售基地和科研中心。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2006年9月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成立了職業裝專業委員會,搭建起職業裝產、學、研合作交流的平臺,使功能性職業裝產業成為陜西服裝找到了一個基點。
發展功能性職業裝已經成為陜西服裝重點,職業裝企業并適時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策略,開始加強與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精誠、金益等公司重點拓展在石化、煤炭等行業防靜電、阻燃、防油拒水等功能性職業裝產品;百和公司已建成功能性職業裝出口加工基地;美神公司將功能性職業裝申報獎項,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目前陜西省已形成了10多家銷售額在1000萬以上的職業裝企業,職業裝成為陜西省服裝業發展的支柱。
陜西的職業裝,特別是特種勞動防護服在全國很有影響力,因為科研優勢,這些在服裝防靜電、防菌、
防紫外線等方面與能源重工、煤炭等行業緊密集合,因此發展前景良好。
在職業裝快速發展的同時,2006年陜北
羊毛防寒服企業也脫穎而出。一批企業開始集聚壯大,逐漸擺脫了舊觀念,注重宣傳、營銷?!把蚶洗蟆?、“七只羊”等品牌在央視一臺打出了廣告,在國內同行中產生較大影響?!把蚶洗蟆逼放颇赇N售量100多萬件,銷售額2.5億元,榮獲了“陜西省著名商標”稱號?!捌咧谎颉逼放茦s獲了“陜西省名牌產品”稱號,其系列產品在東北、華北市場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這兩種新服裝都成為了陜西的新特產,而且“秦裝”在全國服裝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以產、學、研相結合帶動自主創新發展是這兩年來陜西省服裝業發展的又一重點。陜西省現有10多所院校設有紡織服裝專業,其中服裝
設計、服裝工程、營銷、管理專業齊備,從碩士到中專學制完整,有在校生2萬余人,每年各類畢業生6000多人。
在陜西省行業會議期間,陜西省服裝行業協會組織省內30多家骨干企業到西安工程大學進行參觀考察,開展產、學、研基地建設的交流座談,多家企業與院校從彼此陌生轉變成合作伙伴。
“突出比較優勢,走適合自己的路,才是陜西省服裝業發展的突破口?!标悤舱f。 AAVBBCNVM,N。KJO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