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漢紡織大學大力實施科技工作“特色發展、重點突破”戰略,深耕紡織專業領域,堅持走“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特色發展之路,打破了“紡織就是紡紗織布”的認識誤區,組建了“省部共建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平臺,匯集了徐衛林教授等一批拔尖領軍人才,促進了“為煙囪戴口罩”等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鄂轉化,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貢獻了紡大方案和紡大智慧,走出了一條科研強校之路,“織就”了服務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疫情防控顯身手,助力產業回暖。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以“口罩”“防護服”為代表的醫療衛生紡織品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武漢紡織大學一批科研人員就熔噴棉緊缺問題“緊急集合”,為工信部提供科技決策咨詢;一批專家緊急投身科研攻關,研發了新型高效防護材料、有害物質檢測試紙等技術產品,具有殺菌抗病毒功能的口罩、高效阻隔病毒的防護服、居家自檢自測試紙等一批技術成果實現在鄂轉化;一批教師積極對接校友和企業,與恒天嘉華、穩健醫療、湖北宏宇等醫療企業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助力企業轉產增產,為疫情防控提供“盔甲”“戰袍”。該校杰出校友李建全率領的穩健醫療集團,在湖北有黃岡、荊門、崇陽、嘉魚等7個生產基地,目前正在鄂布局研發中心,在漢籌建總部,因疫情期間的卓越貢獻受到國務院致函感謝。
疫情期間,我國紡織行業展現出極強的擔當和韌性,大量紡織企業轉產增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為199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口罩超509億只、防護服超2.16億件。武漢紡織大學積極把握后疫情時代國家在湖北布局“中國非織造布制品生產基地”“中國非織造材料供應基地”的契機,積極作為、深度融入,助力湖北“紡織大省”向“紡織強省”的轉變。
隨著材料等新興前沿學科的崛起,以醫療衛生紡織品為代表的“現代紡織”科研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武漢紡織大學在人工心臟瓣膜、小口徑人造血管、高端醫用敷料、人造骨骼,到軍工航天、節能環保、智能穿戴等產業用紡織品等領域,已具備基于纖維的基礎研究、制備技術、成型技術、應用推廣、產品設計等全產業的較強實力。
二、科技轉化勇擔當,推動成果回流。
2009年,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研發的“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及其產業化”(簡稱“徐氏如意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了紡織行業、湖北省屬高校該獎項“零的突破”。但由于該技術合作研發和轉化利用的主體為山東如意集團,客觀上留下“墻內開花墻外香”的遺憾。
近年來,武漢紡織大學堅持立足湖北、服務湖北,與湖北地方政府、企業深度對接、協同發展,一大批技術成果在湖北省內企業實施轉化:“普適性柔順光潔紡紗技術及其應用”等技術成果落戶襄陽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獲年度湖北省十大成果轉化獎和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為煙囪戴口罩”專利以1000萬元估價轉讓應城市天潤產業用布有限責任公司并投產;攜手武漢裕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首批全國產智能化紡織工廠;與湖北當代集團合作的“戰地止血用多糖纖維織物”正在進行三類醫療器械注冊申報;積極協助仙桃打造“四基地兩中心”的非織造布特色小鎮。
此外,該校依托“接枝淀粉”相關專利技術成立的湖北頂新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新四板掛牌上市,實現首輪融資1億元,“環保免煮淀粉接枝共聚漿料”被評為2019年度紡織行業新技術(成果)推廣項目。依托“柔性織物傳感器”相關專利技術成立的武漢飛帛絲科技有限公司,獲武漢市“3551”計劃支持,產品在智能可穿戴、大健康領域擁有廣闊前景。不久前,湖北省科技廳“聯百校轉千果”云推介活動武漢紡織大學專場,“廳長搭臺、校長帶貨、專家直播”,該校推出可轉化成果470余項,直播間現場推介10項科技成果,累計120人(企業)認領,預計轉化金額達到1.89億。
湖北省技術交易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武漢紡織大學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為9109萬(全省高校排名第9),其中省內成交額6145.68萬,表明該??萍汲晒D化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較強實力。
三、搭建平臺激活力,促進人才回歸。
“十年磨一劍”。2019年11月,武漢紡織大學“省部共建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論證,到會院士專家高度評價實驗室的人才團隊和創新實力。平臺定位服務湖北省地方社會經濟和紡織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在研究方向上與其他同行業國家級科研平臺形成互補,為今后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徐衛林教授擔綱實驗室主任,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梅順齊任實驗室副主任。2019年,該科研團隊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金字招牌”的吸引下,武漢紡織大學集聚了長江學者徐衛林等一批領軍人才,產出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高水平成果,在省屬高校中第一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批入選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第一個獲批中組部“千人計劃”、第一批獲得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目前,長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國家級人才10余人,省級各類人才150余人。在此基礎上,學校深入開展“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項目”“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博士進企業”等活動,不斷加強產學研合作,不斷加快科研成果轉化,變技術服務為戰略服務。
湖北宏宇醫用制品有限公司是我省重點企業之一,其生產的口罩、防護服、工作服等產品,全部出口到美國、歐洲、韓國和日本等市場。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紡織之光”教師獎的武漢紡織大學張如全教授團隊與該公司開展產學研合作,進行功能性過濾非織造材料的研究。在疫情防控期間,張如全教授協助企業將出口用的口罩、防護服國外生產標準轉為符合國內生產標準,有力支援了疫情防控阻擊戰。
今年6月,該校從四川紡織科學研究院重點引進了王樺教授及其團隊。王樺教授作為四川紡科院的總工程師、國家科技獎的獲得者,是我國高性能纖維及其非織造布領域的領軍人物,其“高溫除塵濾袋技術”前期已經在湖北應城落地轉化。目前,隨王樺教授“一同來漢”的“耐高溫電池隔膜技術”正在武漢市江夏區產業化推進中,預計帶來20多億元投資,同時將有效助益該地汽車制造產業集群建設。
AAA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更改或刪除。
聯系人:楊經理
手 機:13912652341
郵 箱:34331943@qq.com
公 司:昆山市英杰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
地 址:江蘇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號雙星疊座A2217